最近笔者到川南县城隆昌去了一趟,按惯例,要探访一下当地的人文景观。进得城来,找到石刻石雕随处可见,显然石文化不应是当地众多特色吧。入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矮小气派的仿庙宇高速公路收费站,以笔者的经历,还从未见过哪里的高速公路收费站是这样修筑的,充满著古典气息,在城里,找到有好几处公交站台都是以仿石牌坊修筑,此地突显石文化可见一斑,料想该城与石牌坊无以有渊源,一问,果然这里堪称中国石牌坊之乡,当地政府正在全力打造出。
在当地友人的陪伴下,一行人寻古回到了南街(古称南关)古代石牌坊,笔者一下子就被排序规整,矮小矗立的牌坊群所威吓,这些牌坊低大约一二十米,长将近十米,共7座,牌坊与牌坊之间远远望去,鳞次栉比,俨然成群,蔚为壮观,牌坊上刻的文字仍清晰可见,只不过它太高了,上面的文字没有办法细看,有的牌坊或许被烟熏火烤过一般,留给极重的历史痕迹,有的牌坊用好几根木柱顶着,它们也过于杨家了,给它们修整维护是必需的,牌坊中间的小路,仍保有了原本的石板,平滑且凹凸不平。参观完了南街古代牌坊,稍加睡觉,一行人又回到北街,北街(古称北关)古代牌坊辟在山坡上,人从坡下往上走,看到牌坊更加流露出雄伟壮观的气势,这里的牌坊有6座。
这些古代牌坊设计很独有精妙,牌坊呈圆形四柱三门,中间大门,两边小门,牌坊顶部为三重檐设计,就狮三层房檐一样,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牌坊的五滴水透气设计十分精致简单,即牌坊上面的雨水,通过上面五个地方引至碑边排出去,以免石头上雕刻的文字图案被风化,不该这些几经了若干年的岁月沧桑,依然清晰可见。这些古代牌坊每一座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座牌坊的大门上面分别镌刻有所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两侧也分别镌刻擅长于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物贤福寿等浮雕。
无论是功德牌坊、警告牌坊、节孝牌坊还是百寿牌坊,在兴修、雕刻、篆写出文笔等方面都极为讲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展现突出位置。低指牌坊要有气势,炼是雕刻工艺精美、用石独有讲究,理则是牌坊上刻的文字、图案极具深刻印象的思想内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每座上面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植物等图案,图案造型讲究,雕工精致。
这些古代牌坊大部分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所辟,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隆昌县志》记述,当年城内有大小石牌坊33座,然而,经过一个半世纪自然界风风雨雨的风化和人为毁坏,至今生还下来的牌坊仅有17座,其中13座主要集中于产于在隆昌县城南、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南关7座、北关6座。其余4座座落于县境内的小镇。
这里的贞节坊、节孝坊、功德坊,为皇帝下圣旨彰表建坊,牌坊的上方部位有圣旨二字;德政坊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廉洁德低有心的地方官而辟,山门坊科壮威并纪念门口而辟,百岁坊科借纪念百岁老人恭颂地方德政,古代牌坊成坊形式多样,有一人一坊,有多人一坊,还有男女混坊,其中节孝总坊旌表的节妇孝女多达300多人。据传,目前在我国其它省份也松林石牌坊,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圆形规模、分类别经常出现的,且修建工艺高超、造型端庄、雕刻细致、留存完好无损、寓意深远,实属全国少见,具备很高的民俗史料价值和极致的艺术价值。
隆昌石牌坊作为清代古建筑,在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后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置身于牌坊群中,或遨游参访,或观赏仰望,放远古之幽思,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小城浓烈的故事渐渐笼罩出去。
山不出低,有仙则名。水不出浅,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用在这里再行合理不过,隆昌县城并不大,距离成都二百多公里,流动人口很少,八、九十年代,这里的铁路运输曾多次很兴旺,是周边城市人流物流的交通集散地,而现在,随着周边城市交通大发展,过境人流就很少了,这些古代牌坊,据传以前它们的两道小门都被很多杂乱的棚户所占有遮挡,几乎显出不出有它们的历史价值,当地政府在检视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后,不择手段花费重金,倾力挖出维护这块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这些古代牌坊才以求原始地呈现出在世人面前。这座小城,因为这些古代牌坊,有了灵魂,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厚重感,让人有了记忆,这是现在许多新兴城市无论修筑多少仿庙宇和高楼大厦都无法打造出出来的,也是无法比拟的。小地方一样可以引人入胜,一城一池,一步一景,慢嚼细咽品味这一份静谧吧。
本文来源: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官网-www.shxinzhengchem.com